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技术秘密
-
5691.6万技术秘密纠纷,安培龙IPO受阻?
更新招股书(注册稿)。彼时,已经过深交所系列审查的安培龙的IPO之路似乎胜利在望。然而,仅在提交注册的一周后,其就陷入了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之中。 招股书显示,2022年10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下称“常州森萨塔”)起诉安培龙及其相关员工侵害技术秘密一案。 据悉,安培龙于2004年成立,是一家从事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发布时间:2023.04.06 -
公司技术副总离职,引发3.4亿元技术秘密及竞业限制赔偿
6月12日,上市公司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龙高科,300912.SZ)发布重大诉讼公告。 公告显示,凯龙高科作为原告, 就与赵闯的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与赵闯、南京瀚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南京依柯卡特排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柯卡特排放控制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瀚深工业部件有限公司的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已被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与赵闯的竞业限制纠纷案件已被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受理
发布时间:2023.06.13 -
依据整套图纸记载信息确定技术秘密范围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一起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上诉案件,全额支持权利人关于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的赔偿主张,进一步明晰了技术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规则。 大连滨海起重机吊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海公司)向一审法院诉称,涉案罩式炉吊具产品由其自主研发设计,相关技术图纸、技术文件等中载明的技术信息系滨海公司的技术秘密。大连星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航公司)通过雇佣刘某以及其他核心技术人员获取
发布时间:2023.05.19 -
韩国政府将追踪芯片工程师行程以防技术泄露
于韩国公司或外国企业当地子公司的外国工程师也将包括在内。 据了解,在过去的5年中,韩国发生了397起技术泄露事件。对于三星电子等依赖技术优势的巨头来说,技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韩国政府旨在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将对违反商业秘密法的行为实施更严厉的处罚,包括对向外国公司泄露信息的人判处三年或以上的监禁等措施。此外,韩国也在密切关注并购带来的潜在技术泄露。目前,外国公司在拥有
发布时间:2022.02.07 -
技术秘密保密措施的认定案
裁判要旨 技术秘密以市场流通产品为载体的,权利人在产品上贴附标签,对技术秘密作出单方宣示并禁止不负有约定保密义务的第三人拆解产品的行为,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保密措施。 关键词 技术秘密 侵权 保密措施 基本案情 上诉人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克公司)与被上诉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中,思克公司认为,其研发、生产的GTR-7001气体透过率
发布时间:2023.07.26 -
2亿元标的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被认定为虚假通谋!
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许可方,以下简称中关村公司,系中关村产业园的运营平台公司)签订涉案技术许可协议,约定主要内容包括:斯太尔江苏公司将协议所涉柴油发动机的全部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授权给中关村公司,由其独家使用该协议所涉柴油发动机全部商业机密与核心技术;许可使用费为2亿元(固定)及每年运营该技术秘密收入的3.5%。合同有效期10年。协议还约定了斯太尔江苏公司应当
发布时间:2021.07.26 -
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同时,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
发布时间:2024.06.17 -
论善意取得制度在技术秘密领域的适用
摘要 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孕育于民法,虽有其个性化特点,但仍应以民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是否能够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争议颇大,根本原因在于其客体的无体性,但鉴于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同质性与同构性,知识产权客体的无体性并不影响善意取得制度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实现。技术秘密领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其特殊性,国外立法例亦存在三种不同立场,但仍然给我带来诸多具有共性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8.06 -
苏州中院针对侵犯技术秘密行为作出诉前禁令
近期,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公司)发现前员工李某在任职期间违反公司保密规定,擅自将载有公司技术秘密信息的多个文件发送至其私人邮箱。鉴于该员工进一步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其外发的技术秘密的可能性极高,而相关技术秘密一旦泄露将会给博世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博世公司遂紧急向苏州中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 苏州中院收到申请后立即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完成立案、听证、证据
发布时间:2024.10.29 -
系争技术非公知性的司法直接认定
(作者 | 陆超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 在技术信息类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中,原告主张的技术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是商业秘密能否成立的关键,也是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所在。今天“苏法视野”刊登首美公司等与三角洲公司、刘某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该案的最大难点即原告主张的假人模型数据是否为非公知技术信息。审理法院突破以往此类案件一般将系争技术问题先提交司法技术鉴定,再根据鉴定意见作出侵权判定的传统做法,通过对
发布时间: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