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创作中数据获取与利用的著作权风险及化解路径
内容提要:数据获取与利用贯穿人工智能创作全过程?;诒泶镄允褂玫奶氐?,人工智能创作使用数据作品面临著作权侵权风险,且难以适用合理使用规则?;诖承砜赡J侥岩月闶莨婺;玫南质悼剂恳约按俳幕帐醴比俚墓舱呖剂俊⑽す骄赫氖谐≈刃蚩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考量并借鉴域外立法,建议在立法上增设“人工智能创作”合理使用类型。此种合理使用类型的适用主体应当涵盖所有为人工智能创作
发布时间:2023.09.04 -
ChatGPT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法?;ぬ骄?/h4>
内容摘要 具备强大内容生成能力的ChatGPT的出现,被看作是弱人工智能时代迈向强人工智能时代的转折点,其生成内容的客体保护、主体资格及权利归属等问题引发新一轮的热议。从ChatGPT生成技术方案的过程来看,表象虽为使用者与ChatGPT交互生成,但实质仍以使用者的构思和输入为核心,ChatGPT属于使用者发明创造的辅助工具,发明主体应为使用者。ChatGPT的广泛使用及生成能力的不断提升给
发布时间:2023.08.31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知识产权合法性问题探讨
我国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给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产品在研发阶段的数据合法性要求,应当根据数据类型和基本伦理要求,采取开放包容的规范原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第七条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不得侵害
发布时间:2023.08.31 -
论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发展新模态也正在形成。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就是主体人类与客体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时代的一种折射。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第一性的矛盾,人与人的关系则是第二性的矛盾。前者关系的紧张会逻辑性地传导给后者,并加剧后者的矛盾。经验表明,建构文明社会的法治,通过
发布时间:2023.09.11 -
“人工智能”与美国著作权法:对应和挑战
目次 壹、从模仿到仿人 贰、定义与问题 一、概念定义 二、原理与操作 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著作权问题 一、输入端 (一)“崔布雷诉OpenAI集体诉讼”案 (二)“匿名作家诉OpenAI集体诉讼”案 (三)“西尔弗曼诉OpenAI集体诉讼”案 (四)“盖蒂图像公司诉稳定迭代人工智能公司”案 (五)“安德森等诉稳定迭代人工智能、Midjourney和DeviantArt公司”案 (六)“匿名者诉
发布时间:2023.11.08 -
数字贸易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运营模式研究
摘要 人工智能服务面向全球公众提供内容生成服务,应对其所面对的国际数字贸易市场的版权风险有所准备,并构建符合其经营特点和商业逻辑的版权运营模式。专业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经在国际版权运营方面积累了经验,其版权安排和运营模式可供面向普通公众的通用性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服务提供方参考和借鉴。本文综合考虑贸易、法律与合规等各方面因素,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不同版权运营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并就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07 -
人工智能生成物中用户的独创性贡献
摘要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绘图软件的功能逐渐融合的背景下,用户在利用AI工具创作图片时,无论是在“文生图”还是“图生图”模式下,用户是否作出独创性贡献,只能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在“用户输入文字或图形指令,然后AI输出内容”的单一回合中,用户的确可能因为没有具体构思并无法预见输出结果而未对该回合的AI输出内容作出独创性贡献。不过,如果用户在选定AI输出初稿后,继续指引AI对它的表达细节
发布时间:2024.01.08 -
论人工智能算法的知识产权?;?/h4>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算法具备高度的技术价值和保密属性,将其纳入知识产权客体范畴,可以促进相关知识信息的开放与传播,有助于促进我国相关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我国现行《专利审查指南》将涉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沿领域的“算法特征”纳入专利保护范畴,但缺乏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和法律描述,也未明确规定相关对象的可专利性规则。对此,应从技术角度将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细分为底层通用算法和上层应用算法,并根据二者不同的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27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作品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著作权法带来挑战,涉及作品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以现行法为依据,采取法教义学的解决方法,对人工智能作品可版权性争端作出回应。尽管裁判结果有别,但其主旨都表现了强调人类作者的著作权主体地位,维系主体(作者)与客体(作品)二分原则的法政策取向。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迭变,著作权法理论需要反思和重构,从法理学层面化解独创性标准与传统人格理论的紧张关系
发布时间:2024.05.10 -
微软、OpenAI、英伟达在美面临反垄断调查
6月6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已达成协议,将针对微软、OpenAI和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美国政府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监管的最新迹象。 报道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在过去一周达成了这项协议,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完成。根据协议,司法部将牵头调查英伟达(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联邦贸易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