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商标
-
擅用“景德镇”侵害地理标志案
近年来,地理标志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但随之而来的“假冒”现象日益突出。近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审理的景德镇陶瓷协会诉重庆某超市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已经生效,该案涉及使用“景德镇”标识是否侵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定。 案情介绍 原告景德镇陶瓷协会在第21类瓷器、瓷制茶具等商品上注册第1299950号“景德镇”图文证明商标。该商标曾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被告某超市经营的24家店
发布时间:2024.04.08 -
苹果对Vision Pro相关商标提起诉讼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近日,苹果公司已向美国弗吉尼亚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拒绝批准其增强现实软件开发工具“现实作曲家(Reality Composer)”和“现实转换器(Reality Converter)”的商标注册申请。 苹果公司的增强现实技术是其新发布的Vision Pro头显设备的核心技术。上周五,苹果公司要求法院推翻USPTO的裁决,即这些短语
发布时间:2024.02.27 -
使用企业名称注册商标的司法认定
要旨:商标标志含有企业名称,在申请人名义与该企业名称存在实质性差异,易使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误认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认定具有欺骗性而予以驳回。所谓实质性差异,指的是标志所含企业名称的行政区划或者地域名称、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等与申请人名义不符的情形。当然,若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尤其是标志本身或者其显著识别部分仅由申请人企业名称构成,除非申请人举证证明该标志的注册申请符合商业惯例,可以
发布时间:2024.05.08 -
《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二款“在先使用”行为的司法认定
要旨 《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立法目的在于,禁止因具有特定关系而明知他人商标存在的人抢注他人商标,维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该条款所保护的未注册商标仅能对抗特定关系人。因此,对第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在先使用”不应有较高要求。只要能够发挥商标识别商品来源作用,只要使用的效果范围能够及于中国境内,且商标申请人明知与其存在特定关系的他人已经在先使用商标的,即应认定符合“在先使用”的要求。 一
发布时间:2024.02.19 -
美国商标局撤销漫威DC的“超级英雄”商标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本周四,美国商标局发布了一项裁决,应伦敦一位漫画艺术家的请求,撤销漫画巨头漫威和DC共同拥有的“超级英雄”商标。 美国专利商标局商标(USPTO)审判和上诉委员会(TTAB)裁定,漫画家S.J. Richold's Superbabies Ltd .胜诉,因为此前迪士尼漫威和华纳兄弟DC没有就超级婴儿(Superbabies)的商标无效请求提交答复。 漫威和DC的
发布时间:2024.09.27 -
非遗传统小吃“福粿”商标侵权案
原标题:将非遗的商品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案情 泉州某电子商务公司拥有第43013231号“福粿”注册商标专用权。第43013231号“福粿”商标于2019年12月12日在第43类申请,专用权期限自2021年5月21日至2031年5月20日,核定使用餐厅等服务。泉州泉港某小吃店(下称某小吃店)擅自在“饿某么”平台使用“泉港福粿”作为店铺名称,服务内容多处标注“福粿”字样
发布时间:2024.10.24 -
商标侵权案件违法经营额计算办法
商标侵权案件违法经营额计算办法 第一条 为了推动商标侵权案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标行政执法部门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当事人的行为已被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违法经营额的计算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客观、公正原则。 第四条 违法经营额是指
发布时间:2024.10.31 -
商标民行交叉案件中的显著性与侵权认定之关系
现行《商标法》第九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钡谑惶踉蚪敖鲇斜旧唐返耐ㄓ妹?、图形、型号的”“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以及“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的标志排除在商标注册范围之外,但同时作出例外规定,即“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诖?,“显著性
发布时间:2024.07.08 -
《商标法》第30条相对理由审查条款评注
内容提要 《商标法》第30条是相对理由审查条款,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注册商标与在先申请或者注册的商标发生冲突。该条明确规定了商标近似性以及商品类似性两个审查要件,存在近似性判断优先抑或类似性判断优先之争,但在以申请商标是否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与在先商标混淆为判断标准并采取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进行混淆可能性判定的情况下,所有要素应无逻辑先后之分,且综合考量、彼此消长。基于商标权私权的本质属性以及?;は颜?/p>
发布时间:2024.11.12 -
从“苏宁公益”案件看商标“欺骗性”条款的适用场景
“欺骗性”条款属于商标的绝对禁用条款,违反该条款的商标不仅不能获得注册,也不得在市场中使用。这种严格规定旨在?;は颜呷ㄒ妫な谐≈刃?。本文将以“苏宁公益”案件为例,简述商标“欺骗性”条款的适用场景。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6日提交注册申请的第36类22626811号“苏宁公益SUNING”商标,被商标局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
发布时间: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