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侵权赔偿
-
依据侵权获利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中的证明责任问题——“访问门户网站方法”专利民行交叉两案
【裁判要旨】 在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中,权利人已尽其所能就侵权损害赔偿积极举证,且基于其所提交的证据可以合理推算出侵权获利,能够支持其所主张的赔偿数额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被诉侵权人主张该数额不应得到支持的,应当提交足以推翻前述侵权获利事实认定的反证,并证明其实际侵权获利情况。 【基本案情】 上诉人深圳维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盟公司)与被上诉人深圳敦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骏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29 -
对重复侵权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
权为由,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8月20日作出二审判决认为,M**公司于2013年、2016年购买的产品系由精某公司生产,且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M**公司于2013年6月24日、2015年6月17日、2015年11月3日分别发送的侵权警告函已经送达精某公司,M**公司的起诉并未超过诉讼时效,故判决精某公司赔偿M**公司61万元。2020年10月12日,上述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5.06.16 -
电商平台商标侵权赔偿数额司法推定研究
我国《商标法》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院若要参考权利人的主张赔偿数额,前提条件有二,其一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其二,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由
发布时间:2019.04.08 -
300万!上海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件一审落槌
因认为对方生产、销售的同款健身器材侵犯自身注册商标,一家外国企业来华将国内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诉至上海浦东法院,除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外,还诉请赔偿包括律师费、公证费等在内的经济损失300万元。 2019年9月6日下午,上海浦东法院对本案作出公开宣判,认定被告侵权获利逾100万元,且其商标侵权行为符合《商标法》关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遂判决全额支持原告诉请。 本案是上海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
发布时间:2019.09.10 -
从司法实践看商标民事侵权案件损害赔偿之权利人所受实际损失
商标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方式的计算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4月,最新修改的《商标法》大幅提高了惩罚性赔偿的上限,但保留了2013年《商标法》对损害赔偿额计算方式之规定的基本格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2013年后的商标侵权案件,来探索有关损害赔偿方式的司法实践情况。 商标侵权案件的损害赔偿整体数据分析 笔者调取了CIELA数据库2014-2017年6003个民事一审案件的数据[1](见表1
发布时间:2020.03.17 -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规则的司法适用
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同时也将有关商标和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定赔偿限额设定为五百万元。 可以说,在知识产权领域确立如此高额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标准,即便在国际上有此制度的发达国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02 所谓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院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过实际损失数额的赔偿,其具有补偿受害人所遭受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各国通过判例
发布时间:2020.04.30 -
“和睦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和睦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一审案号:(2016)闽01民初597号 二审案号:(2017)闽民终569号再审案号:(2018)最高法民再428号 裁判要旨 使用他人有一定知名度的注册商标及字号作为自己的企业字号,且在实际经营中突出使用,攀附恶意明显。 广告宣传支出巨大,占营业比重很高,宣传力度强,范围广,影响大,客观上加剧了消费者混淆误认的可能性,加重了对权利人的损害,是确定赔偿
发布时间:2020.06.09 -
朱理: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政策
作者| 朱理 法学博士 二级高级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 前言 无论理论界对惩罚性赔偿存在多大争议,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法律现实。自《商标法》首次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来,《种子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亦陆续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正在修订之中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修正案草案亦包含了惩罚性赔偿的条款。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则在侵权责任篇中专
发布时间:2020.09.29 -
朱理: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政策
作者| 朱理 法学博士 二级高级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 前言 无论理论界对惩罚性赔偿存在多大争议,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法律现实。自《商标法》首次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来,《种子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亦陆续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正在修订之中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修正案草案亦包含了惩罚性赔偿的条款。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则在侵权责任篇中专
发布时间:2020.09.29 -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中实际损失的司法认定
问题的提出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侵害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以及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权利人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赔偿原则是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首要原则,我国对实际损失的计算公式也作了明确了规定,而美国联邦法典第35篇第284条规定:“法院应根据权利人所主张的事实,判给权利人足够弥补侵权的损害赔偿金,但不得低于侵权者利用该发明所需
发布时间: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