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著作权侵权
-
多起侵犯互联网音乐著作权案宣判
电子出版物丘某某累计销售订单12万余单,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343万余元。 2023年2月22日,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对被告人丘某某提起公诉。 这类侵犯音乐著作权案并非个例,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张江地区人民检察院(简称“张江院”)受理的音乐侵权案已有18起,涉及21人,复制品数量33万余件,涉案金额达3000万元。 张江院检察官戴丽介绍,这批系列案件都涉及侵犯“侵犯著作权罪”,个别还涉及“销售
发布时间:2023.12.26 -
四维图新诉百度侵权案二审维持原判
一审判决时隔3年后,四维图新起诉百度侵权案迎来二审终审判决。 1月9日,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诉讼百度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二审终审判决胜诉的公告。公告指出,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京民终421号】,对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
发布时间:2024.01.09 -
NBA赛事引发类电作品?;ぶ?/h4>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高院)的一纸判决让一起历时6年之久的涉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赛事的版权纠纷划上了句号。 因认为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众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奇艺公司)未经授权擅自在其所有和运营的PPS软件和网站上播放了NBA篮球赛事节目的直播视频和相关节目,其行为涉嫌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美商NBA产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NBA产物公司)将两家
发布时间:2020.11.25 -
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目前人类创新活动的前沿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技术应用往往会带来利益分配和纠纷解决的法律适用难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首当其冲的难题是著作权法适用。面对新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较大争议。立足审判实务,总结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侵权纠纷的中外实践经验和裁判规则,依据著作权法的原理和制度内涵,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主要是培育机器具有类似人的智力能力,而非传播作品
发布时间:2025.03.07 -
短视频“叙事套路”相似,构成抄袭吗?
双方短视频内容中的人物设置、人物关系和人物对话台词大多属于公共领域表达方式,或者已进入公众领域使用,属于“叙事套路”,不构成对权利视频的侵权。被告认为两部作品的剪辑思路存在明显差异: 法院经审理认为 判断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前提在于权利人主张的作品要素是否属于著作权法?;さ谋泶?。在短视频创作中,区分“思想”与“表达”是版权?;さ暮诵奈侍庵弧?em>著作权法不?;に枷耄槐;ざ运枷氲谋泶?。本案中
发布时间:2025.05.21 -
Labubu维权判决书
案密切相关的另外两个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案件目前仍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审理阶段,上述外观专利设计的权属尚未定论,因此,本案所诉陈惠堂侵犯了“Labubu”、“Molly”形象的著作权本身也是存在争议的,只有在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最终结束后,才能开始本案的审理,否则陈惠堂就不存在侵权的行为。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发布时间:2025.06.18 -
平台未尽信息披露义务须担责
案,涉嫌构成著作权侵权。于是,赫某汀公司同该网络平台运营商蛋某公司进行沟通,希望获得该商家的具体信息。 在沟通无果后,赫某汀公司将蛋某公司起诉至一审法院,其主要理由为:蛋某公司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没有及时披露侵权主体的经营信息,未采取必要措施,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等。 对此,蛋某公司辩称,其作为网络平台经营者,已按照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要求平台经营者提交身份、地址等
发布时间:2025.08.01 -
全国首例!AI文生图不构成作品案生效判决
发布时间:2025.07.31 -
涉网络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裁判心路
短视频行业因较好地满足了网络用户高效获取信息资源或社交娱乐的需求,迎来了成长爆发期和发展红利期,但著作权侵权现象也愈演愈烈,以“洗稿”“未经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传播”为主要表现形式?;诙淌悠敌幸蹈咚俜⒄故仆?、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需求和国家坚决整治短视频版权侵权的政策背景,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行为认定问题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的难点热点问题,侵权行为规制和问题治理显露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笔者
发布时间:2025.08.25 -
同一个笔名,谁才是真正的网络小说家?
作品的署名是判断作者身份的依据。网络文学中,作者一般不直接署真名,而是以笔名替代。如果同一篇网络小说出现在不同的网络平台,网文的笔名都相同,但真名不同,又应当如何判断谁是真正的作者呢?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案情回顾 周周公司是“美丽小说网”的运营方。2019年5月,为成为“美丽小说网”的签约作者,李某通过电子邮件向周周公司发送《T
发布时间: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