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销售
-
许诺销售行为的商标法分析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的全部内容,并未对许诺销售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许诺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属于侵害专利权的行为。从现有的案例看,法院曾在安记食品(香港)有限公司诉赵文武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中,认定许诺销售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并在判决主文中直接判决被告停止
发布时间:2017.08.18 -
法国考虑对谷歌和FB发起调查:涉嫌垄断当地广告市场
Facebook占据了2016年中国以外市场互联网广告支出的76%。 法国市场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该国,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告主的首选投放渠道,市场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一,领先于电视渠道。 此前,法国竞争当局与当地广告主、服务提供商和发行商进行会面。席尔瓦表示:“我们听到许多公司对(谷歌和Facebook的)一些行为进行抱怨?!?这些不满包括捆绑销售或搭售、低价、歧视性待遇、限制收集和访问某些数据等等。 据悉
发布时间:2018.03.08 -
普通水果一个标贴变“名果” 上海浦东法院集中宣判6起知产刑案
核心提示: “Dole”、“Zespri”、“Sunkist”等均是来自美国、新西兰的知名水果品牌,一些不法分子将普通水果贴上这些品牌的标识,并欺诈销售从中获利。今天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集中宣判了6起涉进口水果的知产刑事案件。 售假标近110万件 13名被告人获刑 据主审法官倪红霞介绍,今天宣判的6起刑事案件中,经认定的假冒注册商标标识总量近110万件。法院以销售非法
发布时间:2018.01.12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诉李某标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蒋华胜 杨岚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裁判要旨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侵权人的行为不仅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还侵害同仁堂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应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二审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商标知名度等因素,酌情将判赔数额由一审确定的23万提高至300万元,通过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的方式来展示裁判对社会公众正确行为模式的指引
发布时间:2020.02.03 -
德国法院裁决首尔半导体胜诉,成功取得永久性销售禁令
集微网消息,据首尔半导体公众号消息,此前该公司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提起一项诉讼,指控欧洲经销商“Leuchtstark Vertriebs GmbH”销售了侵犯其专利的产品。 现该案迎来了新的进展,法院日前裁决首尔半导体胜诉,并成功取得永久性销售禁令。这是首尔半导体继今年9月在美国赢得一场针对飞利浦电视机产品的禁售诉讼后又一场胜诉。 据悉,该侵权产品是昕诺飞(原飞利浦照明)公司的子公司凯耀
发布时间:2020.10.16 -
贵州警方破获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调味品系列案
近期,贵州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牵头侦破“12·13”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调味品系列案,打掉制售假冒调味品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涉案各类假冒注册商标的“品牌”调味成品5000余袋、各类涉案原料3吨、涉案金额达700万余元。 据悉,2023年12月8日,接某知名调味品品牌代理公司报案称,其发现贵州省贵阳、毕节地区有销售假冒其委托代理方品牌味精、鸡精调味品,请公安机关进行核查。 为保障品牌
发布时间:2024.02.20 -
低价“港版”片仔癀,假的!
一共卖了近2000粒假“片仔癀”锭剂,销售额高达40多万元,净赚1.5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阳明知所售“片仔癀”锭剂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进行销售,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44.8万余元。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而进行销售,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发布时间:2025.05.27 -
制售假冒“得物”防伪扣被判刑
“‘90后’夫妻假造30万个防伪扣被判有期徒刑3年?!苯?,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的一起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和抖音热榜。 在这起案件中,一对“90后”夫妻通过制售假冒的“得物”防伪扣非法牟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日前分别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相关犯罪工具予以没收。上诉期
发布时间:2023.05.06 -
“德芙”不够丝滑?原来“李鬼”作祟
“德芙,纵享丝滑”——说起巧克力,“德芙”算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之一了。知名度一高,就有不法之徒要当“李鬼”,冒用“德芙”的名头制假售假,非法谋利。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对生产、销售假冒“德芙”巧克力的戴某等11名被告人,分别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低价“德芙”巧克力,让网店店主动了心 张某从2015年开始经营网店,平时卖一些婚庆类的喜糖
发布时间:2019.01.18 -
销售巨额假冒星巴克咖啡,五人获刑
2019年12月18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对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余元的特大假冒星巴克VIA咖啡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判处邓某城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年到1年9个月缓刑2年不等,并处罚金300万元到10万元不等,禁止2名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在考验期内从事生产、销售咖啡的经营活动,判处被告单位双善公司罚金320万元,上述被告人及单位违法所得120余万元上缴国库,假冒注册商标
发布时间: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