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技术
-
九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2.02.23 -
技术秘密保密措施的认定案
裁判要旨 技术秘密以市场流通产品为载体的,权利人在产品上贴附标签,对技术秘密作出单方宣示并禁止不负有约定保密义务的第三人拆解产品的行为,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保密措施。 关键词 技术秘密 侵权 保密措施 基本案情 上诉人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克公司)与被上诉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中,思克公司认为,其研发、生产的GTR-7001气体透过率
发布时间:2023.07.26 -
专利审查中技术事实的认定
赋 摘要: 本文指出技术事实认定是专利审查中的基础和重点,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诉讼证明标准、结合专利审查的特点和实践,得出专利审查中技术事实的认定采用直接且毫无疑义的标准更合适,高度盖然性的标准并不适用于专利审查中技术事实的认定。进一步,提出个体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技术事实的载体存在瑕疵是技术事实的认定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对此提出技术事实认定的方法,即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考量技术上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3.09.12 -
背景技术、发明目的在等同侵权判断中的考量
【裁判要旨】 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阅读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后认为,涉案专利的发明目的之一是克服某项背景技术的技术缺陷,且其系以摒弃该背景技术方案的方式来克服该技术缺陷,则不应再通过认定等同侵权将含有该技术缺陷的技术方案纳入专利权?;し段А?【关键词】 专利 侵权 等同 背景技术 发明目的 技术缺陷 【基本案情】 在上诉人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索公司)与被上诉人佛山市
发布时间:2023.09.18 -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技术合同规范
内容提要 在技术可以成为独立商品的时代,《民法典》的技术合同规范有明显进步,它们吸纳并补充、完善了《合同法》“技术合同”章的规定,特别是增加了技术许可合同类型并对其与技术转让合同分别进行了界定,调整了相关条款的表达及法律用语,使它们更符合技术市场发展的规律。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重要概念的定义及相关条款有待完善。首先,应在指导理念上,充分注意技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特征对技术合同带来的影响。其次
发布时间:2023.10.24 -
小米在印度被起诉!因涉嫌侵犯相关智能手机技术专利
集微网消息,据91mobiles报道,经过数年的谈判,印度移动和视频研发公司InterDigital近日在印度提起了针对小米的诉讼,理由是小米涉嫌侵犯其智能手机技术专利,相关专利涉及3G/4G网络性能以及视频解码和图像质量。 InterDigital在诉讼中指控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智能手机中使用了其专利技术,该公司要求小米对其侵权行为进行赔偿。相关专利包括InterDigital的蜂窝3G和4G专利
发布时间:2020.08.03 -
2亿元标的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被认定为虚假通谋!
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许可方,以下简称中关村公司,系中关村产业园的运营平台公司)签订涉案技术许可协议,约定主要内容包括:斯太尔江苏公司将协议所涉柴油发动机的全部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授权给中关村公司,由其独家使用该协议所涉柴油发动机全部商业机密与核心技术;许可使用费为2亿元(固定)及每年运营该技术秘密收入的3.5%。合同有效期10年。协议还约定了斯太尔江苏公司应当
发布时间:2021.07.26 -
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同时,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
发布时间:2024.06.17 -
论善意取得制度在技术秘密领域的适用
摘要 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孕育于民法,虽有其个性化特点,但仍应以民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是否能够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争议颇大,根本原因在于其客体的无体性,但鉴于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同质性与同构性,知识产权客体的无体性并不影响善意取得制度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实现。技术秘密领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其特殊性,国外立法例亦存在三种不同立场,但仍然给我带来诸多具有共性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8.06 -
苏州中院针对侵犯技术秘密行为作出诉前禁令
近期,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公司)发现前员工李某在任职期间违反公司保密规定,擅自将载有公司技术秘密信息的多个文件发送至其私人邮箱。鉴于该员工进一步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其外发的技术秘密的可能性极高,而相关技术秘密一旦泄露将会给博世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博世公司遂紧急向苏州中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 苏州中院收到申请后立即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完成立案、听证、证据
发布时间: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