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337
-
一中国企业涉案美国橡胶防老剂337调查
在线国际商报讯 7月3日,应美国富莱克斯公司(Flexsys)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橡胶防老化剂及其同类产品启动337调查。 ITC初步确定4家公司为涉案企业,其中包括1家美国国内企业,2家韩国企业,1家中国企业。这家中国企业为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月12日,美国富莱克斯公司向ITC提起申请,指控1家中国企业和3家韩国企业出口至美国的橡胶防老化剂侵犯其2项专利,要求ITC
发布时间:2008.07.17 -
美国“337调查”再次“吸髓”我国LED企业
5家)作为LED (337-TA-640)案中被调查对象。这些企业被指控涉嫌侵犯其拥有的美国第5,252,499号专利(包括22项权利,下称“499号专利”) ,可能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337调查”。 这是Rothschild对包括国内相关企业的第二次发难。今年2月20日,Rothschild曾以同样的理由申诉,导致全球31家企业(中国4家)被ITC立案调查。知情人士说,我国第二次
发布时间:2008.10.29 -
我国企业应诉三氯蔗糖“三三七”案初裁获大胜
三氯蔗糖“337调查”一案,初步裁决中国河北苏科瑞科技有限公司等部分中国企业没有侵犯泰莱公司的美国专利。ITC同时还宣告一些涉案专利无效,并且涉案的美国第4980463号专利不存在相关国内工业。 消息一出,泰莱公司股票当天下跌15% 美国ITC的Bullock法官作出的上述裁定,令河北苏科瑞等参加应诉的8家中国企业大喜。根据此裁定,泰莱公司不仅指控他人侵权不成立,而且还丢掉了涉案专利,甚至都
发布时间:2008.09.28 -
中国一床企面临美国专利侵权调查
昨日,商务部发布消息,美国一公司指控中美两家企业生产和对美销售的可调节高度床产品,侵犯了其在美注册的4项专利,并于8月5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预计美方将于9月5日左右立案。 商务部公平局称,这是今年以来外国企业在美提起的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第12起337调查申请。 美国的337调查因《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337条款”主要是美国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
发布时间:2010.08.12 -
标本兼治吹散“337调查”阴云
日前,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我国企业遭受ITC发起的“337调查”案件达10起,相比去年同期的6起上涨近一倍。在今年上半年ITC已经发起的29起“337调查”案件中,涉及我国企业的案件占据了总量的1/3。 有关专家指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依然是“337调查”的重点目标国。我国应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层面上做好研究和实战准备,利用国际
发布时间:2011.07.11 -
中国企业不应被美337调查所吓倒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中国LED(短波长发光二极管)行业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牵头下,对突如其来的美国“337调查”迅速作出反应。4月18日,半导体产业联盟透露,中国四家涉案的LED企业中的广州鸿利光电子和深圳洲磊已经抱团应诉,而超毅光电子和佳光电子两家企业以诉讼费用过高企业无力承担为由,放弃联合诉讼。(4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成为美国“337调查”的对象
发布时间:2008.04.22 -
“专利侵权案”:在中外企业较量中得到的启示
维权转向专利运营,开创“卖专利”的盈利模式。 这也正是本案的独特之处。 而另外一起境外维权案件,则让中国本土企业学会如何应对美国337条款。中国本土企业珠海炬力赴美起诉美国MP3芯片制造商矽马特SigmaTel公司,侵犯炬力一项核心技术专利——关键数字音频信号处理技术专利,双方达成全面和解协议。此前,2007年6月21日,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向深圳市中级法院起诉,指控矽马特及其子公司专利侵权
发布时间:2008.05.14 -
美国克莱斯勒撤销对中国星月公司侵犯专利指控
多国客商欢迎。之后,克莱斯勒公司以星月公司捷卡车的外观造型侵犯其吉普飓风概念车外观设计专利为由向ITC起诉,请求ITC在12个月内完成对星月捷卡车违反337条款的调查,并发布永久性禁止令,禁止任何侵犯该专利的产品在美国销售、推销或转运。 据介绍,今年6月11日,ITC签署337-TA-722号调查令,对捷卡车启动337条款调查。 “对照美国相关法规,我们仔细分析核证后,发现克莱斯勒的指控是站不住脚
发布时间:2010.10.28 -
我国农药行业首起“337调查”案完胜 专利功课必须要做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对美贸易出口额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愈演愈烈。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针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遍及电子、通信、化工、机械、轻工、医药、食品、服装等多个行业。 “337调查”的背后,是商业利益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争夺。 但是,客观而言,中国企业知识产权?;ちΧ鹊谋∪醺似洹奥怕诺贸选钡幕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
发布时间:2015.12.02 -
美国企业对橡胶防老剂提起337调查
2008年5月12日,美国富莱克斯公司(Flexsys)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申请,指控1家中国企业和3家韩国企业出口至美国的橡胶防老剂侵犯其2项专利,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337调查,并对涉案产品及下游产品轮胎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为:2921515000、4011和4012。 这是2008年以来我国企业遭遇的第8起337调查申请。
发布时间: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