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在农业领域,新品种?;び肫分稚蠖ㄊ橇礁鲋凉刂匾母拍?#xff0c;但很多人常常将它们混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两者究竟有何不同。
新品种保护:育种者的专属权益
植物新品种是经过人工培育或对野生植物开发而来,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且有合适命名的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即植物育种者权利,育种单位或个人对授权品种拥有排他独占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有无形性、专有性等特点,需法定程序确认。例如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就可通过这种?;だ次とㄒ?。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ぬ趵贩⒉?#xff0c;标志制度建立。1999 年我国加入 UPOV 并开始受理申请。《种子法》多次修正,2015 年提升新品种?;し傻匚?#xff0c;2021 年扩大?;し段Ш突方?#xff0c;新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如今我国已形成完善保护体系,有效品种权拥有量居 UPOV 前列,推动了品种选育和推广。
品种审定:种子入市的必要关卡
与新品种保护的区别:品种审定是强制性、非独占性的行政许可行为,目的是规范种业各环节,是主要农作物种子入市前提。二者“品种”含义不同,UPOV 公约的品种侧重植物分类特性,审定中的“品种”更强调经济性状。比如在市场上销售的优质小麦品种,不仅要在生物学特性上达标,还要有良好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
我国制度发展:品种审定历经建立、完善和规范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作物实验,到 1982 年初建制度,2000 年《种子法》使其更法制规范?!吨饕┳魑锷蠖ò旆ā凡欢闲薅?#xff0c;2013 年统一部分标准,2022 年规范转基因品种审定。随着政策调整,企业成育种主体,品种审定数量大增。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过去,我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缺失,导致审定数目增加的同时,品种同质化程度日益严重。为激励育种原始创新,2021年第四次种子法修正新增了这一制度。实质性派生品种是由原始品种实质性派生或再次派生的品种,除性状明显差异外,其余与原始品种基因类型或基因型组合决定的性状一致。
之前我国相关法律未对其作出规定,使得企业和科研机构可利用现有品种快速选育所谓“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降低了育种者积极性,影响了我国育种创新能力。如今新增这一制度,对鼓励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意义重大。
规范农民权利
农民特权,也就是“农民豁免”“农民免责”或“农民留种权”,目的是平衡植物育种者与相关公众的利益。《种子法》和《新品种?;ぬ趵范级耘┟褡苑弊杂檬谌ㄆ分址敝巢牧嫌邢喙毓娑ā5壳安糠峙┟翊嬖谥肿由坌形?#xff0c;导致市场种子质量参差不齐、来源难以追溯,侵权企业还委托农民大规模生产销售,让品种权利人难以追究责任,同时农民年年种自留种导致品种特性退化,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准确界定和规范农民自繁自用行为,平衡农民与育种者利益分配十分必要。
新品种?;ず推分稚蠖ǜ饔胁嘀?#xff0c;共同保障着农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推动种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评论